发布时间:2023-03-04浏览次数:277
“合肥高新一号”卫星搭乘中国民营火箭首次海上成功发射;国盾量子推出全球首款小型化可移动的量子卫星地面站……安徽省合肥市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化,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加速锻造新质生产力,重大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汇聚了“超高真空”等尖端技术。2019年8月,科研人员基于“人造太阳”上的高精度太赫兹激光偏振干涉仪监测技术,在合肥市庐阳区成立安徽中科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主动式太赫兹人体成像安检仪等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去年8月12日,稳态强磁场大科学装置创造了场强45.22万高斯的世界纪录,依托该装置衍生的成果,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青松团队针对淋巴瘤、乳腺癌、胰腺癌等疾病的新药研发取得进展。
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技术积累,合肥市产投、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市高新区三方共同成立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并引进成熟、先进的质子治疗系统作为验证,成功研制出国产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华表示,目前,该治疗系统已完成出厂前验证,即将在合作医院投入使用,有望打破国外在此领域的垄断,大幅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依托同步辐射光源大科学装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近年来联合企业组建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实验室,致力于研发制约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产业发展的高分子膜,其中动力锂电池隔膜成果可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
“合肥正全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在推重点项目4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930亿元。”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项目推进处副处长李辰说。
除大科学装置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统筹布局人工智能、数据空间等研究院和30个前沿交叉平台,设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项基金,已转化成果300余项,孵化企业200余家。
“2021年,安徽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与中科大校长共同商议,提出建设‘科大硅谷’的构想。”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科学中心处处长方秀说。去年6月,《“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科大硅谷”扬帆起航。
根据方案,“科大硅谷”先期规划建设“一核两园一镇”。其中,核心区位于合肥高新区,布局一批高品质创新创业平台;蜀山、高新“两园”,主要侧重中科大师生创业和成果转化;“讯飞小镇”,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共融的科创小镇。
“通过建立运营体系、组建政策基金工具等,‘科大硅谷’建设全面展开。”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场景创新推进处处长张杰说。
在创新成果转化机制方面,对于职务发明在“科大硅谷”内转化的情况,按照贡献大小由省市给予一次性奖励。在科技创业方面,“科大硅谷”对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启动资金和500平方米创业空间支持。在汇聚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对“高精尖缺”人才按照年收入财力贡献15%以上部分给予等额奖励。在投融资方面,允许管理团队以10%为上限跟投。
目前,“科大硅谷”在深圳、美国硅谷等地组建了7家创新中心;整合、新建高品质创新创业载体340万平方米,10余家商业银行在“科大硅谷”设立专营机构,各金融机构支持载体建设贷款投放超50亿元;常态化举办科创股权实战营等创新创业活动,惠及200多家企业,参训超6000人次。
今年9月底,合肥园博会举办期间,骆岗中央公园全色光显光趣园展馆的激光影秀在激光、投影、光束、烟火和气柱等设备的巧妙融合下,为观众打造了一场精彩的建筑光影秀表演。
打造全色光显光趣园是合肥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应用场景、推动其走向市场的举措之一。
去年5月,合肥成立全国首个城市级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旨在为创新型产品和技术快速进入市场提供应用场景。今年,合肥又组建全国首个城市级场景公司,推进场景应用创新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企业超1200家,促成意向合作106项。
通过连续举办场景创新峰会、独角兽企业合肥行、合肥场景大赛等活动,合肥积极协调相关单位,为全域道路自动驾驶、低空飞行运营、新型储能等新经济、新模式开辟新场景、新赛道。“今年以来,合肥已帮助160余家创新企业梳理挖掘相关可开放场景,吸引80余家外地独角兽等企业到来。”合肥市发展改革委战新处四级主任科员朱显宇说。
合肥市政府副秘书长汪华余介绍,合肥市共面向社会发布了196条场景能力,制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认定及推广实施方案,今年认定首批“三新”产品50个;共面向社会发布175条场景机会。截至今年9月,共有74个场景形成对接,引进了500余家科创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经济日报记者 梁 睿) 【编辑:陈海峰】
中新网吉林桦甸11月30日电 (李丹 吕盛楠)大蒲柴河至烟筒山高速公路30日正式通车。据了解,该项目的建成为吉林省延边州通往长春、长白山、通化、大连等方向开辟了快捷通道,吉林省省际交通联系进一步加强。
大蒲柴河至烟筒山高速公路30日正式通车。中铁大桥局蒲烟第06工区项目部供图
大蒲柴河至烟筒山高速公路全长191.374公里,起点设枢纽互通立交与鹤大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与吉草高速公路相交,与烟筒山至长春高速公路顺接。它是纵贯吉林省中东部的重要通道,也是吉林省东部地区连接延边州及珲春口岸的一条重要干线公路。
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焕东表示,大蒲柴河至烟筒山高速公路的建成,结束了桦甸市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为延边州通往省会长春市以及长白山、通化、大连等方向开辟了快捷通道,对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提升区域交通服务水平、促进冰雪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兴边富民、服务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吉林中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蒲烟分部总工程师孙永磊介绍,项目建设过程中,该公司采取了冬季资源调配方式,同时推行精细化管控、可视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测施工进展,从而解决了东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安全环保要求高等难题。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厅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提速工程,持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今年集安至桓仁、大蒲柴河至烟筒山两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644公里。2024年,烟筒山至长春、长春至太平川、长春都市圈环线二期3个项目将会建成通车,届时,吉林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5025公里。
另据记者了解,吉林省交通运输厅还积极研究探索新的融资路径,全面加快了长春都市圈环线西环、白山至临江、松江河至长白、长春至榆树4条高速公路和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建设,积极启动汪清至老爷岭、珲春至圈河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形成滚动发展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