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4浏览次数:218
中新社宁波11月30日电 (张杨彬)“身为国民党党员,应该肩负起促进两岸合作交流,推动和平稳定的责任,不能惧怕被岛内乃至西方某些媒体抹黑、‘抹红’。”中国国民党前代理主席林政则30日在浙江宁波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当天,林政则应邀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宁波)论坛并作开幕式致辞。
“马英九先生曾说,和平没有输家,战争没有赢家。台湾正面临着和平与战争的抉择。”谈及台湾选举,林政则期盼台湾民众能做出正确选择。“两岸同属中华儿女,是一家人。”林政则说,大部分台湾民众的祖先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两岸民众语言、风俗、信仰是相同的,也是共同盼望和平发展的。
林政则回忆,十多年前,初次来大陆是前往福建平潭,当时身为台湾新竹市市长的他受邀为“祖国大陆——台湾岛最近距离68海里”的石碑揭碑。“这十多年间,大陆的变化太大了,说不尽。”林政则感慨,无论是高铁、航天等大国重器,还是医疗、教育等民生福祉,“大陆从政策到落实,说到做到,是经得起看的。”
“浙江是与台湾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最密切的地区之一,我曾去过杭州、温州、丽水等地,深切感受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和市场体系健全,也感受到‘31条’‘26条’‘农林22条’等惠台政策的扎实推进。”
如何助力台湾民众认识、了解真实的大陆?林政则说,关键还是在交流。“不交流大家不认识,甚至有误会。”他表示,只要来过大陆,民众就会知道,“高铁没有靠背”“民众吃不上茶叶蛋”等论调是多么匪夷所思。
两岸关系的未来和希望在青年。林政则说,他欣喜地看到,抖音、小红书、微博、微信等大陆社交应用软件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喜爱。“台湾民众越来越了解大陆,可以说,社交媒体应该记大功。”他表示,民进党当局操纵部分台湾媒体隐蔽真实、造谣作假的行径已经难以为继,两岸民众越走越亲近是自然而然、不可阻挡的趋势。(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郑州11月30日电(记者 阚力)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30日举行“全面贯彻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该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阐释美丽河南建设如何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当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李哲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重大国家战略落实有力、低碳转型成效明显、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提升、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等五方面的该省生态文明建设具体体现。
图为新闻发布会。记者 阚力 摄
李哲表示,2022年全省PM10、PM2.5较2015年分别下降37.8%、37.7%,优良天数较2015年增加42天;国家考核河南省的160个水质断面中,Ⅰ~Ⅲ类占81.9%。2023年,该省PM10、PM2.5、优良天数三项主要指标保持“两降一增”,特别是4至9月份连续6个月PM2.5实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达标,1至10月,全省160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占81.1%。2019年以来,连续4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持续保持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从2018年的17.9%提升到40.6%。
近年来,河南的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提升,地更绿了,水更清了。目前,该省累计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9个、省级生态县45个。先后建立5类351处自然保护地,全省75%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被纳入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
李哲表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生态涵养功能增加,区域生态环境优美,总干渠沿线两侧生态廊道成荫,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河南出境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确保了“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和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黄河流域35个国控断面全部达标,出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高标准建设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1200多公里,流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到三门峡栖息越冬的白天鹅达到1.5万只,成为全国首个“白天鹅之乡”。
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方面,河南坚持把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与大气、水、土壤三大攻坚任务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有力地促进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整体提高。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志辉在发布会上介绍称,该省加强“三水”统筹,发布《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生态补偿措施,开展入河排污口、城市黑臭水体、污水处理设施排查整治,“一河一策”治理金堤河、蟒河、二道河等污染较重河流。
他称,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20年以来,黄河干流稳定保持Ⅱ类水质,因水质改善显著,我省先后获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2023年1-10月,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流域Ⅰ~Ⅲ类水质断面占比达91.4%,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有力保障了“一河清水出中原,百转千回入齐鲁”。
此外,河南科学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编制的中部六省区域标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规范》,是全国第一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领域的标准。刘志辉表示,截至目前,全省1296条农村黑臭水体已治理598条;其中,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612条,已治理333条。力争2025年底,在全面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的基础上,基本消除全省的农村黑臭水体。
如今,豫东青头潜鸭繁衍、豫西大天鹅成景、豫南朱鹮安家、豫北金钱豹常现、豫中大鸨过冬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代表。(完)